人物专访

创新还得从传统出发

时间:2018-03-04 14:30:09  作者:李玉田  来源:陕西省文化传播协会  查看:290  评论:0
内容摘要:   李玉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西安市中国画研究会主席,西安市美术家协会顾问, 陕西省人文千年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专家评委,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骊山创作中心特聘教授,西安中国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创新还得从传统出发

   李玉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西安市中国画研究会主席,西安市美术家协会顾问, 陕西省人文千年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专家评委,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骊山创作中心特聘教授,西安中国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安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海南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江苏省国画院画家, 西安市政协委员。

    创新是相对于传统而言,而后积淀并赋予了传统新的内容,它是对传统的建设。创新不是艺术家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需要以毕生之力孜孜追求,将所见、所闻、所思熔铸成胸中丘壑。更要以技巧、学养、胆识、人品和才气等因素诉诸笔墨,只有为此认真努力付出的人,才能在艺术的长河中走的更远。

创新还得从传统出发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

    中国画坛的创新之论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余波不息。为什么要创新?究其原因是在于中国画传统绵长悠久的历史,使得自由使用传统语汇需要多年的积淀,每个探本溯源者都为之肯下苦功。创新的背后需要强大的传统作为其绘画灵魂的支撑。如何看待创新呢?这实质上是如何看待传统的问题。

创新还得从传统出发

好山天展画图中

    谈中国画的创新,首先要明确中国画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是因为我们在思考中国画发展的时候,每个人所限定的并非是同一事物或名称。对于每个画家来说,造化与传统都是无限的。我们对造化采取的是物我合一的观照态度,对于传统也应该如此。我们可以个性地、主观地、现代地把握传统,使个人与传统合一,产生一种似与不似之传统理解,这样才会既不复古,又真正的把握传统。

创新还得从传统出发

    用古才能创古,之后才可达到更高的境界。如若未能吸收传统精华,便无法在此基础上发展,故先要结茧,而后才能破茧。对传统要以最深功力打进去,尔后以最大勇气打出来,破茧成蝶。

创新还得从传统出发

春江湖水连湖平

    对创新的追求需要画家脚踏实地从现实中来,从传统中来,从内心中来,反倒是新的。就造化和传统而言,造化远比传统宽泛得多,大千世界无穷无尽,内容无比丰富,日月山河,恢弘奇变,是画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创新还得从传统出发

三峡星河影动摇

    传统历经几千年大浪淘沙,岁月的齿轮印记了为数可观的传世珍品,但比起造化来还是十分有限。个人能力十分有限,远不能掌握整个造化,画家只有在无限的造化中选择有限的物象进行笔墨耕耘。历史上的黄宾虹、吴昌硕、齐白石都是创新的,黄秋园的传统也令人耳目一新,他们都在师传统、师造化中潜心耕耘,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最终留下了传世的佳作。

创新还得从传统出发

    画家要从自己的实践体会中出发,把师传统和师造化统一起来,充分发挥观察生活感悟对象之能力,不断展现想象力和创作才能,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艺术灵感和艺术趣味。所谓师传统,主要是观摩优秀的绘画作品,迅速掌握已有的描绘客观物象的技法和技巧,揣摩古人的胸襟和意象。与师传统相比,师造化对于画家发展绘画技巧,创作有新意之作品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它并非全为学习、发展绘画技巧,创作艺术作品之最后途经,还同时需要充分发挥画家在创作中的主观能动性。

创新还得从传统出发

林间鸟语声

    纵观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都具有一种灵妙的意境,这不是不经意的放笔挥洒,而是反复打磨、细心经营之后的完美呈现。去其粗取其精,使作品产生含蓄灵妙、虚实相生之艺术魅力。所以,绘画作品既是对于客观对象之描绘,又是画家绘画功底、思想意识、用笔技巧、心境情感、文化积淀等综合因素的一并表现。

创新还得从传统出发

流水声中三两家

    古人画树和画石的方法虽很传统又很当代,他们对生活的关注与理解,可以从他的形式语言中得到解读。需要重新感悟,才懂得其真正内涵所在,每当我们在绘画道路上每行走一步、追求创新时,都需要回过头来,审视其传统绘画的奥妙,从中吸取好多营养。

新春山水小品选

创新还得从传统出发

山色满湖能不醉

创新还得从传统出发

独坐秋风钓石边

创新还得从传统出发

春江水暖

创新还得从传统出发

鸟鸣山更幽

创新还得从传统出发

清江春色

创新还得从传统出发

云横秀岭

责任编辑:张颖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