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王阳明大传(三)科举与仕途

时间:2017-02-28 09:54:43  作者:  来源:网络转载  查看:342  评论:0
内容摘要:  科举与仕途    王阳明21岁乡试成功,考中举人,22岁参加会试失败。因他少有才名,再加上他爸爸是京城高官,于是很多人都来安慰他,包括当朝宰相李西涯打趣他说:“汝今科不第,来科必中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王阳明也...

王阳明大传(三)科举与仕途 
科举与仕途
王阳明大传(三)科举与仕途
    王阳明21岁乡试成功,考中举人,22岁参加会试失败。因他少有才名,再加上他爸爸是京城高官,于是很多人都来安慰他,包括当朝宰相李西涯打趣他说:“汝今科不第,来科必中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王阳明也不推辞,拿笔一挥而就。众人皆叹服。但估计这帮官场老手会嘀咕,没中状元就这么牛,要是中了那还眼里有我们吗?

    果然,王阳明25岁那年参加会试时,别说状元了,连那金榜的边也没摸上,这次就糟了,流言蜚语四起,说什么还《来科状元赋》呢,这下丢大人了吧?但王阳明当时很淡定,他说了一句非常具有圣人气象的话:“世皆以不第为耻,我以不第动心为耻。”各位,孔夫子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既可以享受荣华富贵、有钱人的生活;他也可以享受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可以在绝粮于陈蔡时弹琴唱歌。所以他永远保证这颗心是中正平和的,这就是圣人的不动心。

王阳明大传(三)科举与仕途

    28岁重新参加科举考试,这次进士及第,从此步入了仕途。当时鞑靼屡犯边境,强大的明朝却不能一举拿下,因为中国的历史,自宋代以后就武力就不行了,因为文明的国家就是财政国家,不想打仗,怕死人,老想拿钱摆平,所以就打不过那些少数民族了。这时王阳明就给皇帝上了一道很有名《陈言边务疏》,内有边务八策,几乎条条都切中要害,充分展现了一个大战略家的视野。

    胡适曾有一句名言,他说什么叫堕落,堕落就是失去了学生时代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而王阳明就一直拥有这两样宝贵事物,他并没有因为每天忙于官场事务而丢掉了学习,他三十多岁时候突然想通了一件事,小时候他祖母非常疼他,而那会他祖母已经七八十岁的老人了,身体一直不太好,王阳明就很焦虑,他就反思,为什么我对祖母这么牵挂,后来他突然明白这就是孝,是人在小时候就有了孝的念头。如果修佛老,连这个孝的念头也没有,就不去传宗接代,那么连人类自己都没有了。于是,王阳明决定放弃了对佛老的追求,专习儒家的圣学精神。

    34岁的时候,王阳明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挫折。当时,明朝最昏庸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执政,历史上数得着的坏太监刘瑾专权营私,祸乱朝纲,那些正直不阿的大臣都被其排挤致仕,给事中戴铣因为劝谏皇帝杀刘瑾而被打入大牢,王阳明也因为其上疏求情而触怒刘瑾,被打入大牢后杖责四十,打得王阳明一度昏死过去,后又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说到龙场,估计大家会很兴奋,以为“龙场悟道”马上就要到了,而王阳明差点就死在去龙场的路上。坏太监刘瑾派出了两个大内杀手。这两个杀手在路上挟持了王阳明,准备要杀他,这时,来了两位仰慕王阳明的乡邻,跟那两杀手说,王主事是当今的大贤士,不要杀他,就是杀他,也给他留个全尸,让他投河自尽吧,你们的罪孽也小点,还给他们买了酒菜吃喝。喝完酒后这两杀手就带着王阳明就河里走,王阳明乘机快速走向河边,乘着天色昏暗,杀手醉眼惺忪,扔了一块大石头到河里,脱掉鞋子扔在河边,布置了一个投河现场就溜走了。为了防止追杀,后来就搭了一艘小船,突遇暴风,竟然漂流至福建。有一天竟然在一个破庙里碰到了新婚夜一起打坐的无为道长,这已足足过去了二十年。

    终于,王阳到了他该去、且属于他的贵州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