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是通过有形的表达,在笔墨的黑白的运用中抽象的呈现出一种境界,一种思想或者一种人生的感悟和哲思。欣赏者通过对画面的想象和视觉感受来发掘生活中的点滴之悟。作为一个绘画创作者便是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人情的洞察、心智的磨砺及对中国传统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找寻到一个思想上的出口,精神的契合点,让欣赏者通过自己的作品感受到宇宙之间蓬勃的生命和来自万物生灵内心的唱响,通过与自然的心灵对话,使得人们在获得艺术熏陶的同时更获得对生命的感悟。
画家王鸣放先生几十年来坚持不懈的完善自己的笔墨语言,以期给人们展示更好的水墨世界和生命语言。诚然,他的坚持是对的,他的努力亦得到了回报。先生笔下的人物画作给人一种丰富、深远、朴拙的人性本色之姿,笔墨所到之处,恰如其分的将生活中的那些话语和琐碎展现的淋漓尽致。
近年来,王鸣放先生的画风渐渐的转变到更为表现生活真实的题材上来,他认为:只有生活才能给你心灵的活跃,只有深切的感受生活并将它真实的表达出来,笔墨才有生命力。所以,他将自己的绘画视野由遥远的古代拉近至自己周围沸腾的生活环境;他将艺术视觉由飘逸自在的时空转移到了这片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八百里秦川大地;他笔下的人物主题也由江边的渔翁、诗意的高仕、婷婷的仕女转移至渭河岸边质朴的村姑和放牛的牧童。这便是王鸣放先生对自己绘画的负责,他将内心的一片赤诚热情洒向了笔墨之中。
将渭南之地人们的勤劳善良、淳朴厚实、生活之乐展现的一览无余,也将他对关中生活的热爱书写的真诚而深情。在创作中。王鸣放先生既继承追求着传统文脉,又以创新探索的姿态来关注现实、关注人生、关注社会。《采菊图》、《渭水独钓图》、《无题》等画则将画家内心的那种人文情趣表达的酣畅而淋漓,在水墨氤氲,线条流动的绘画形态中蕴涵着一种深刻的人生感知,更彰显了王鸣放先生在恬淡而含蓄的笔墨之中流露着艺术的睿智。
王鸣放先生生活在黄土高坡,关中是他的根,渭河是他的魂。他生于斯,长于斯,于是声鸣于旷野,情放于明月。欣赏者也都喜欢王鸣放先生笔下那栩栩如生、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作品,更为他那矢志不移、淡泊明志的豁达情怀所折服;也对他那不断超越自我的艺术追求而自叹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