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协副主席胡抗美谈书法
——书法要表情达意
【胡抗美,1952年8月生于湖北襄阳,号鹿门山人。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第四届、第五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第四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兰亭奖展、全国草书展评委。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特约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课题班助理导师,东方九泽龙书画研究协会副主席,中央机关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
■每一个夸张,每一个收敛,都是书者情感的宣泄,不吐不快
■今天我们有很多人是在表现书法的技术,表现中锋怎么精到,这些当然很重要,但它是基础,不是艺术本身。
首先要明确书法是干什么的?是抄写诗词歌赋、名言警句,还是在创作中表情达意?东汉时期蔡邕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也。”作为书法,它以形传情,形是什么样的形?是若坐、行,若飞、动,若往、来,若卧、起等等这样的形。这些形又怎么传情呢?它是通过形态变化及形与形之间的关系来表达书法家情感的。为什么这一笔粗,那一笔细?这就是书法家在表情达意。每一个夸张,每一个收敛,都是书者情感的宣泄,不吐不快。其实诗歌、舞蹈、音乐,也都是表情达意的,只要是艺术的,一定是表情达意的,只是方式不同。这个认识问题不解决,极有可能走入歧途。
优秀书法作品的优秀,很大成分就在于情感表达得充分。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多处有涂改,为什么?他是怀着悲愤的心情写的,情感恣意汪洋,他顾不了,收不住,但就是这种率真的形态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颜真卿是文学家,他的文本当然是感人的,但他更是书法家,一笔一画都是他的泪啊。你没有感同身受,不具备颜真卿的文学与书法修养,是很难进入《祭侄文稿》的意境的。今天的书法家也都在写《兰亭序》,可是有王羲之那份魏晋风度吗?
今天我们有很多人是在表现书法的技术,表现中锋怎么精到,这些当然很重要,但它是基础,不是艺术本身。如果没有投入情感,今天这么写,明天还这么写,那是重复和抄袭。
如果书者能做到表情达意,因为我们是现代人,我们的情和意都是现代的、有生命感的,那么作品呈现的面貌就会有时代感。
一头连接着传统书法所积累的精神,一头连接着具有时代特征的个人情感,所以,书法是艺术的,也是人文的。
创新的目的,就是要体现书法艺术的时代精神,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时代精神和风貌,并在创作中理解我们的这种时代性、表现这种时代性。没有创新,书法便没了前途。
某些教育模式正在远离传统教学的精髓。传统的教与学,老师教的不仅是技法,更是在教学生怎么为人、怎么治学。可是,现在一些老师教的是技巧,学生卖弄的也是技巧,甚至连技巧也是片面的。老师自己都没能做到,让学生向谁学?孩子是包括书法艺术在内的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的承继者,耽误不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