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

时间:2016-09-17 18:38:32  作者:  来源:网络转载  查看:210  评论:0
内容摘要:    有一些文字,虽然历经沧桑却美丽如初;有一种文化,虽然跨越千年却魅力不减;有一种人,他站在历史的深处,指引着我们现在的道路。走近《论语》,做孔子面前一个安静的学生,跨越这千古的沧桑,看一看他那淡定的容颜。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
    有一些文字,虽然历经沧桑却美丽如初;有一种文化,虽然跨越千年却魅力不减;有一种人,他站在历史的深处,指引着我们现在的道路。走近《论语》,做孔子面前一个安静的学生,跨越这千古的沧桑,看一看他那淡定的容颜。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苦难。孔子评价过他的一个学生,就是他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颜回。他说:“贤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篇)这句话的意思是:颜回真贤德呀!一箪饭食,一瓢饮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人们忍受不了他贫穷的忧愁,他也不改变他的快乐。颜回真贤德啊!孔子称赞颜回,不是因为他生活在这种境遇中捱过来,而是他的生活态度。颜回吃得不好,喝得不好,住得不好,以至于别人看到他的样子为他的贫穷忧愁,可是颜回却一如既往地快乐。所有人都会被此困扰,在抱怨的时候,而颜回从来不改变他那种乐观的态度,所以他说“贤者回也”,又感叹一声这才是真正的贤德——任何环境下都不改变心境的那种坦然和安宁。
   
其实想一想,在今天听到这样的言论我们的心里是挺温暖的,因为我们受的困顿太多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然在提高,但是人却越来越不满,因为你总会看到周围还有乍富的阶层,总会有一些人让你感到心里的不平衡,这是因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我们习惯比较,总是觉得为什么同样的目标别人轻而易举地获得,而自己却付出这么多却什么也得不到。生活中稍微遇到一点困难就抱怨,甚至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增加自己的痛苦,把苦难放大把痛苦放大,总是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最终也错过了星星。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要做到内心强大,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太在乎得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自然也不会用平和的心态面对苦难,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
   
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但是不能要求别人守信,你可以要求自己对人好,但是不能期待人家对你好。你怎样对人,并不代表人家会怎样对你,如果看不透这一点,你只会徒添烦恼。
   
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去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甚至其他陌生人,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人生,都有“艰难”这个副产品,却也有时间这服良药,将不幸变成有幸,是生活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国学并不遥远,它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如于丹教授所言:“那温暖的气息便流淌在心灵,让我们每个人在失落甚至绝望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文化就是拯救自己的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