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杨庆存:“易安体”新论

时间:2016-08-08 16:50:50  作者:  来源:网络转载  查看:42  评论:0
内容摘要: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人们称之为“易安体”。她的词虽然受到历代读者的喜爱和称扬,但人们对“易安体”个性特征的认识却并不充分。古人往往着眼于全貌作直观的肯定,或立足于语句作简单的叹颂,鲜见系统明确的评析和透点,偶有涉及,亦语焉不详。近...
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人们称之为“易安体”。她的词虽然受到历代读者的喜爱和称扬,但人们对“易安体”个性特征的认识却并不充分。古人往往着眼于全貌作直观的肯定,或立足于语句作简单的叹颂,鲜见系统明确的评析和透点,偶有涉及,亦语焉不详。近人的研究使人们的认识日趋深化,然仍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本文试图对“易安体”的基本特征做些研讨,以就教于方家。

自我形象的艺术

自我形象的艺术化是“易安体”最突出的个性特征。与前代那些“应歌”填词的作家不一样,李清照只抒写属于他个人的独特性情和真实感受,这是漱玉词最显著、最重要的特征。因此,不同时期的作品,就反映着词人不同时期的情绪和生活。词人童年的天真活泼,婚后的绵绵情思,显示了作家一生性格和情感发展变化的轨迹。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修养的家庭里,父亲李格非是散文家,“以文章受知于苏轼”(王偁《东都事略》),母亲也能诗会文。良好的教育,优越的环境,加上她本人资质聪明,酷爱读书,博闻强记,形成了词人少年时期的开朗性格和深厚学养。《点绛唇·蹴罢秋千》、《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都留下了词人少女生活的倩影。前者写其荡完秋千回避客人的情景:“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天真烂漫、羞涩好奇的情态和不甘约束、含而有露的性格,全都跃然纸上。后者写其游赏荷花的情景:“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醉心自然的神情、急躁活泼的形态,如在目前。李清照相十八岁时适赵明诚。赵氏自幼爱好金石书画,才华横溢,诗文俱佳。夫妻二人在艺术志趣与文学修养诸方面颇多一致,经常一块唱和诗词,一起整理古籍,共同搜集和研赏金石书画,陶醉在艺术的世界里,生活得十分幸福。明代赵世杰称其“佳人才子,千古绝唱”(《古今女史》)。这种既是夫妻,又是诗友、学友、知音的甜蜜生活,更增进了二人的文学修养与夫妇间的感情,也使得每一次的夫妻别离都给李清照的感情带来强烈的冲击。她把这种感情上的体验,融进了词篇,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诸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等等,都是反映这一时期伉丽生活的名作。词人四十四岁以后,随着国家的破亡,沉重的打击接踵而至。先是金兵入侵,汴京陷落,李清照也加入了逃难流亡的人群中。两年后,丈夫又突然病故。战乱中,夫妻从前苦心搜集和整理的金石书画等大批艺术珍品也丧失殆尽。李清照失去了依靠和寄托,膝下又无子女,从此过着孤苦零丁、无依无靠、颠沛流漓的生活,在乱离和贫困中,度过了凄凉悲惨的晚年之后,悄然离世。《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武陵春·风住尘香》等等,都是她晚年心绪的展现和生活的缩影。

总之,李清照的全部词作,构成了一部描述个人性情变化、展示心灵历史的宏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由于作者将个人的情感艺术化,使这个艺术整体再现了一位性格鲜明而有发展变化、形象生动而又丰富多姿的抒情主人公。换言之,李清照的词是自我形象的艺术化,作家用词描述了她丰富曲折的一生。这在宋代乃至整个词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我们可说,李清照是以高超的艺术腕力,用词写自传,从而形成“易安体”的显著特色。

上一篇:诗经全文
下一篇:端午节的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