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晖,1963 年出生,陕西周至人。1987 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师范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陕西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咸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咸阳市花鸟画研究会会长。
岳晖先生自幼喜爱绘画,多年来他努力探索,师承近现代大家之精髓,不断钻研,先后研究了八大山人、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作品,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其花鸟画作已初现端倪。先后创作了大量花鸟画作品。其中1992年花鸟画作品,参加了中国书法教育研究会兴平会议、陕西书画展;1993年《童年》在《上海、合肥、咸阳三市美展》中被评为佳作奖;1995年花鸟画作品《艳阳秋色》参加了《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七十周年、咸阳市职工书画展览》中被评为一等奖;1997年作品《迎春图》在《中华夕阳红迎香港回归祖国海内外书画名家精品邀请展》中被评为百佳奖;1998年作品《暖春》在《全国部分省市职工美术作品精品巡展》中荣获一等奖等。2003年作品《秋意》入选西美成教优秀作品集。2005年作品《寒林秋月》获“黄土寻根-2005陕西民间美术作品展”一等奖。2006年作品《秋霜寒林图》入选“陕西建党80周年美术作品展”。2007年其花鸟画作品被第六届亚洲冬运会组委会收藏,花鸟画作品入选陕西省第十三届“群星奖”。花鸟画作品《初霜》、《秋山流泉》入选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书画展;2008年9月被评为咸阳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享受政府津贴;2009年5月出版了《岳晖花鸟画集》,并有多幅作品刊登在多种报刊杂志上;2010年——2011年今日咸阳分两次进行了专版报道,并有多幅画在《国画家》等杂志上发表;2011年多幅作品入选《咸阳写意花鸟九家》作品集、《寒林》入选中国美协组织的《美在基层》展览,并入选该书;2012年5月5日,作品《荔枝》参加了陕西省第三届中国画花鸟画作品展,并入选该作品集;作品《秋色》入选《陕西美术》杂志;2013年1月19日 ,由他创作的明信片在西安钟楼邮政大楼一楼大厅首发签字发售。另有多幅作品发表在多种报刊杂志上。先后有上百幅作品分别在全国及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有六十多幅作品被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友人收藏。
作品欣赏
对中国花鸟画发展与风格的探究
文/岳晖
花鸟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今天比较完整的花鸟画体系。在题材上以花卉、翎毛、蔬果、鱼虫、畜兽为主体。表现方法以工笔、写意、兼工带写、没骨为主,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在花鸟画的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重要时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在唐宋时期 花鸟画在唐代开始独立成科后,逐具雏形。到了晚唐时期已比较成熟。当时就有以徐熙、黄荃为代表的不同流派,被誉为“徐家野逸,黄家富贵”的不同画风。在宋代,花鸟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当时就形成两种不同审美取向和画风。其中一支由理学和皇家正统思想为主流的“院体”画风,使得花鸟画向着“严谨工致”的方向发展,把工笔画表现手法推向极致。而另一支是以文人为主体的文人画。在当时,由于文人的积极参与,使得文人画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些画家以诗文入画,同时在水墨上不断探索,形成了新的表现手法,为写意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品欣赏
到了元代,写意花鸟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当时政治的变革,元朝统治者对汉人的歧视,好多文人雅士对当时政治产生了不满的情绪,从此对生活产生了冷漠的态度。花鸟画家为追求个人的精神家园和理想人格,只能“借花抒情,以鸟达意”,表达自己的精神境界。当时,出现了以“梅兰竹菊”为题材的四君子盛行一时,同时也有“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形象,借以讥讽官场的腐败现象。花鸟画家在注重个人情绪宣泄的同时,在笔墨的表现上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在造型上追求“笔情墨趣”,在精神上追求“意象”性。画面上出现了“雅、淡、清、冷”的审美取向。形成了以“素静为贵”的社会审美观。
作品欣赏
明清是花鸟画发展变革的重要时期。在表现方法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出现了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的完整体系。在以水墨写意为主的同时,工笔画也很盛行。在精神上,出现了追古之风,在笔墨表现上出现了大胆探索的现象。如以写意为主的代表人物有:陈淳、徐渭;以工笔为主的边文进、吕纪等花鸟画大家;清时期的“八大山人”和“扬州八怪”,对后来的花鸟画影响都很大。到了晚清时期,由于政治的腐败,加之外敌入侵,使得社会民不聊生。许多志士仁人求新变法,促成洋务运动的兴起,一时间向西方学习的热潮在中国大地掀起。花鸟画也不例外的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中西结合的画风,从郎世宁的宫廷花鸟画到任伯年的写意花鸟画,都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使花鸟画出现了新变化和新面目。
作品欣赏
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的指导下,艺术家走向生活,深入生产第一线,从而创作了大量鲜活的艺术作品。花鸟画坛也呈现出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繁盛景象。出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花鸟画大家,如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王雪涛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文化思潮的大量涌入;在美术界也出现了“85新潮”,对人们的审美意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李小山的《中国画之我见》,给中国画坛平静的水面,抛进了一块巨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争论。一时间在美术界,对审美观念,表现形式,以及绘画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讨论和辩论,为中国画的发展走向提出了新的问题。中国画将走向何方?在各种艺术报刊、杂志上争论不休。花鸟画也出现了以传统为主,注重笔墨和个人精神表现的“传统”绘画风格;也有以中西融合,相互借鉴的“改良”风格;同时还有完全受现代西方文化影响的“现代”表现风格。在不同风格影响下,出现了不同的审美情趣和表现方法,风格各异,流派纷争。
作品欣赏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家离不开生活。花鸟画家也应面对自然,深入生活,从中发现美;同时把握时代脉搏,吸收新的营养,借鉴西方绘画有益元素,把自己的审美观念、精神追求和生活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创作出既有中国特色又能反映时代风貌和审美情趣的好作品。古人讲:“笔墨当随时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为了反映时代精神,花鸟画家也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探索。使中国花鸟画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盛景象,为社会繁荣、文化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