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中国旗袍文化的独有魅力 在不少外国人的眼里,中国旗袍文化显得神秘而又庄重,弥漫散发着浓浓的东方气息。其实旗袍是中国民国时期的国服,盛行于三四十年代。不少旗袍行家把20世纪20年代看作是中国旗袍文化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则是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
中国旗袍文化的独有魅力
在不少外国人的眼里,中国旗袍文化显得神秘而又庄重,弥漫散发着浓浓的东方气息。其实旗袍是中国民国时期的国服,盛行于三四十年代。不少旗袍行家把20世纪20年代看作是中国旗袍文化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则是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
旗袍是重要的文化连接点
中国旗袍文化从古至今一直追随着时代的脚步,承载着中国旗袍的文明,以自身缓缓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彰显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中国旗袍文化连接着中国的过去和未来,连接着中国女性的生活与艺术,将东方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旗袍,通吃东西方女性
中国旗袍文化不仅仅是俘虏了东方女性的芳心,中国旗袍文化更是俘虏了西方的女性。旗袍,被当代国际服装界誉为“东方女装”的代表。旗袍,其实是起源于16世纪中期满族妇女的民族服装,由原始的宽腰身直筒式逐渐形成现代汉旗妇女喜爱的线条流畅、贴身合体的流线型旗袍。
中国旗袍的演变革新过程
说起中国旗袍文化,自然也免不了谈起旗袍的演变过程。其实旗袍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现在这个模样。在最早,旗人穿的旗袍,一般都不过脚。清世祖入关统一中国,旗袍才开始在中原流行。男人穿长袍马褂,女人穿旗袍。随着满汉生活的融合统一,旗袍被汉族妇女吸收,还被不断进行革新。
中国旗袍的巅峰时期
中国旗袍文化的巅峰时期,可以说是从辛亥革命这场大风云开始的。因为辛亥革命的影响,旗袍开始迅速在全国普及,从20年代未到30年代初,中国旗袍吸收了西方女装盛行的短袍,旗袍亦随之变短,身长仅过膝,袖口缩口,滚边变窄。三十年代中期,旗袍又渐渐变长甚至曳地,两边的权开得很高,里面衬马甲,腰身变得极窄,以至贴体,更显出女性的曲线。
中国旗袍文化的多次变革
中国旗袍文化到了四十年代又再次迎来了一次新的革新,旗袍的长度再度缩短,而旗袍的袖子则短到直至全部取消变成无袖,几乎又回到200年前的长马甲时代,不同的只是更加轻便适体,变成流线型。而近年来,旗袍款式又有新的改革,出现了后装袖、有肩缝旗袍,暗褶式开衩旗袍、短连袖旗袍、无袖旗袍等等具有当代开放气息的新款式。
旗袍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中国旗袍文化为何一直繁荣昌盛?其实这来源于中国女性对旗袍的疯狂喜爱,在清朝至民国时期,旗袍就是中国女性的国服。而旗袍的造型与妇女的体态相适合,线条简便,优美大方,旗袍可以说是中国女人独有的福音,可起到彩云托月的作用。而且旗袍是老少宜穿,四季相宜,雅俗共赏。
中国旗袍变化多端
中国旗袍文化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变化多端,与墨守成规的服饰截然不同。中国旗袍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穿着者的不同需要、爱好,可长可短,可做单旗袍、夹旗袍。也可做衬绒短袍、丝棉旗袍。并且,随着选料不同,可展现出不同风格。
中国旗袍以浓郁的民族风格,走向世界
中国旗袍能够俘获一大帮外国女性的芳心其实是有所根据的,中国旗袍如果是选用小花、素格、细条丝绸制作,可显示出温和、稳重的风韵;选用织锦类衣料制作,可当迎宾、赴宴的华贵眼饰。所以当中国旗袍在日本、法国等地展销对,很受当地妇女人士欢迎,她们不借重金,争购旗袍。旗袍正以浓郁的民族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服饰美,更是体现了中国旗袍文化的历史。